我的社区 我的大学

 沐友兰,女,1971年5月10日出生,她的工作岗位在社区,从事的是就业援助员的工作,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政策性的问题,更涉及到广大失业、无业群众的吃饭和生存的大事,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记的刚做就业援助员的数天里,她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为民服务,面对那些有工作需求的普通市民,沐友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尽管有一颗乐意助人之心,但在各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和束手无策,,整天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居民,感觉特别害怕上门作调查,由于岗位技能与政策领悟较欠缺,援助工作的绩效不明显。于是脑海中闪出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要报名读书活出点人样来,怎样的学校能完成我的求学梦想呢?当她走进电大的校门去咨询报名读书的事宜时,发现接待她的老师百问不厌,热情、耐心又面带微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电大,开始了与电大结缘的经历。她选修了与自己工作对口的社区管理的课程,她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为广大的社区居民和失业,无业人员服务。重返校园的瞬间,看到同班的同学大半是80、90后的小字辈,仿佛自己一下子也年轻了几岁,同时也感到有压力,毕竟自己离开学校时间太久,能不能跟上教学进度也是未知数,一点优势都没有她就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比别人早起晚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总是坚持来校上课从未缺过一节课,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回到家中也不忘再巩固,终于啃下《社会管理学概论》、《基层领导科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教程》等十五门课程。

在电大学习的期间,她担任了班级学习小组的宣传委员,为了让大家的学习始终与教学进度合拍,沐友兰同学总是预先拟定学习小组活动的主题,利用口头通知、同学传话、打电话、发短信、网上QQ群聊天等办法,提前发布小组活动的具体内容,让每个人抓住点滴时间,提前温习和备课,此举比较行之有效,因为是提前关照准备在先,所以学习效果能保证。她说“学习贵在坚持,坚持才有收获”,在班组学习活动中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初衷,一直贯穿于她们的学习始终,大家在展开活动时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其一是帮助同学答疑解惑,配合任课老师完成授课内容的消化工作,要求大家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推广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同学间的友爱和互助意识。其二是通过交谈和研讨,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及时修正学习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指导大家更好地继续读书,掌握更多有用的科学知识。用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有实力和资质敢去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自从步入浦东电大的校门,沐友兰如鱼得水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了社区管理的专业课程,较系统地研读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渴求着能在实际工作中有重大突破,她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她认为知识和技术总是在不断的更新中,我们手中的一点本领也显得太苍白,唯有站在新的起点上,刻苦勤奋地完成学业汲取养分,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发挥潜能,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是电大的严格培养和知识灌输,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着她的未来,在电大求学与社区工作间,小沐同学不断学习、理解、消化,灵活有效且自信满满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就业援助的本职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能。目前她在社区里,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事情也能独当一面去处理,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指导着具体的工作实际,及时了解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给处于弱势状态下的失业、无业人员送去择业指导、招聘信息、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积极启示他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放下思想包袱尽快参加各种岗位招聘活动,早日找到一份适合自身条件的工作。截止目前在近两年的就业援助生涯里,通过沐友兰同学的直接推荐和帮助,失业无业人员上岗成功率直线上升,已有百多位无业居民实现了再就业的梦想,使他们在生活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欢声和笑语,缓解这些群众生活困难的同时,也间接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她曾多次受到街道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好评,2011年度的绩效考核中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团队前列,光荣地被潍坊街道评为“优秀就业援助员”,在这一年内,她还每月写一篇有关就业援助的研讨性文章,送交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竟有七篇文章被《浦东新区就业援助导读》选中,成为浦东新区劳动保障学会的优秀通讯员,为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就业援助员的集体争了光。她还深入社区搞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居委内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内容真实详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深得校方的好评。最值得一提的事就是,自从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由于其本人的理想信念坚定,善于团结身边的同志,肯为集体的事情付出,又有出色的工作业绩等,现在已被该街道的党组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