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知识改变命运

2003年春天,他迎来了自己35岁的生日。望着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儿子,还有温馨的家,他隐隐感觉自己的人生似乎还缺了些什么。作为中国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学历低一直是一个工作中的瓶颈,阻碍了他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影响他在单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太想尽快让自己学习充电、提升学历和能力了。于是,他经过认真思考和慎重选择,决定选择电大进修深造。他认真和妻子商量,妻子欣然同意,不仅支持他去电大读书,而且自己也一起报读了电大。就这样,2003年的秋天,他们夫妻俩人一起报读了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新区分校。

他说:“吸引我选择电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电大免试入学和学习的灵活性,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年龄较大,需事业、家庭、学习同时兼顾,虽然理解能力强、但记性却差于年轻人的学生;另一方面电大的文凭被国家承认(当然也包括我单位),文凭过得硬。”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六年的求学路不仅圆了他进修深造的大学梦,还拓展了他的知识领域,更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他象海绵一样吸收着他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历和能力的提升更为他的事业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成功之门。

他就是浦东新区分校沪东校区06物流本科班的周爱忠同学。


“我把每次面授课当作充电的好机会”


进入电大学习以后他才发现,自己来晚了,他的同学大多比他小10来岁,相比之下,他离校时间更长,记忆力差、学习更困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使他更加努力学习。即使是生病住院开刀,他也不忘带上电大的课本。妻子读完三年专科,就因工作繁忙放弃了。周爱忠却硬是读完了专科,继续在浦东新区分校报读本科,不管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六年。六年的业余时间里周爱忠修满了147个学分,近40门课程,他发现电大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特别适合向他这样工作多年、急需充电的渴望者。他很快喜欢上了这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严肃活泼的治学氛围。

 电大安排有面授学习。在班级中,他虽然是高龄学员,学习难免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但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面授课从不缺席。他说“每次到校参加面授,我都把它看作是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每当问起他读电大这几年的感触时,他总会怀念那啃着馒头匆匆从单位直奔学校的日子,怀念刮风下雨时的毅然决然,严寒酷暑时的坚定不移。工作再忙再累,家里再跑不开,哪怕遇到身体不舒服,都坚持不缺课。每当他想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时,他都从心底里发出感激之情。如章涵老师,因材施教,甘为人梯,还是他的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从选题到论文写作直到论文修改,每个过程都得到了章老师的悉心指导。章老师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治学严谨的科研态度、谦逊平和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影响了他,将使他受益终身。再如班主任王丽华老师,温和细致、真诚热情,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悉心帮同学们安排一切学习事务,帮助不能到校上课的同学准备复习资料,不厌其烦地一一打电话或发短信,通知大家学习的讯息,提醒考试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还有循循善诱、思路慎密的冯彦辉老师;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沈君华老师。这些老师在他的求学路上成了他的良师益友。他相信这一切都将在他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给他激励和鼓舞。从这些老师身上,他切实体会到了上海电大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宗旨,而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即使我远在非洲,也能通过网络学习”


 由于工作需要,周爱忠经常会被单位派到外地甚至国外海域出差。短的十几天,长的几个月。但在周爱忠的行李箱内,总是放着电大的课本。海上项目调查之余,周爱忠坚持自学,并要妻子代他到电大听课,记下笔记。班主任老师也发动同学们帮助周爱忠跟上教学进度。


 电大总校和分校网站上的“网上课堂”有所有在学课程的课件,学习大纲、要求和重点等,学校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网上视频点播和直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学习期间,因工作的需要远赴北太平洋及西部非洲参加《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资源调查》项目的海上调查,及《毛里塔尼亚海域渔业资源调查》项目工作。因为这两个项目工作环境艰苦且须离开上海较长一段时间,怕影响到功课,当时他曾想休学一段时间,后来班主任王丽华老师知道后跟他沟通了很长时间,鼓励他利用电大的特色教学“远程学习”。王丽华老师鼓励他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跟任课老师跟班主任联系,老师和同学会一起帮助他度过困难时期。班主任的话让他很感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狠下苦功,不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决不不使自己成为一个掉队的人。带上课本出发,项目调查期间虽然工作十分紧张且生活环境也远不如上海,但他仍未改变每天2小时学习的习惯。他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努力克服困难随时进行自学,同时分校版网上课堂也对他学习帮助很大。他说:“即使我远在非洲,也能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学习的动态、进度,完成网上作业,并在碰到困难时在网上提交问题,和老师、同学通过BBS交流,实现了真正的远程学习。”非洲回来后,他主动联系老师,把不懂的地方再一一请教老师,直到理解为止。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一次就通过了期末考试,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班主任王丽华老师说:“我们班级有一门课《物流信息管理》安排晚上BBS讨论,无意中我发现远在非洲的周爱忠同学,也在与任课老师交流学习上的情况,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当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还考了全班第一名。”


“电大的学习让我学会了‘渔’”


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他加强了外语学习。他的英语基础较差,但在英语老师的指点下,他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学校提供的多种学习英语方式的帮助下(多媒体教材、面授重点讲解、网络教学、考前辅导等),他克服记忆力差的缺点,记不住就多看,多背,不懂就问老师、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一次就通过了英语网考。毕业前参加成人学位英语考试也一次性通过,这使他在毕业时能顺利申请学士学位。在电大学习期间,由于工作需要,他还参加了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通过了其一级考试(此种考试的最高级)。他在工作中利用所学的外语阅读、翻译外语资料,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他在电大学习中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他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说:“电大的学习让我学会了‘渔’”。他努力适应电大的学习特点,注重自学,平时注重积累,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他开始懂得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不光只埋头苦学,更讲究学会“方法”,学习的方法。通过几年的电大学习,结合自己年龄大的实际情况,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每门课程在学习开始时,先从网上了解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和考试重点。课前把新课预习一下,搞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并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系统地进行复习,结合自己预习和老师讲课,及时理清知识重点、难点,并通过作业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他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虚心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进行积极地交流,对有一定难度的科目,他就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下足功夫,重点攻克。他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随着学习的进步,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


他常说:“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学历的提高与能力的提高并重才是电大培养人的方式。”他很注重全方位锻炼自己的机会,浦东新区电大分校也充分给了他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入学以后,班主任老师让他担任了班干部的工作,由他组织的不定期班会和班级QQ群使他了解到同学的一些想法和学习、工作上的困难。他把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和老师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班级中,他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当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助手,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克服难关。他常通过网络把学习资料和复习资料与大家共享,无论哪个同学在学习上或别的方面有问题,他总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班级里有的同学因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困难而要放弃学习时,他多次与同学谈心,以自己的切身感受鼓励同学克服困难。同样,当他因出差在外工作不能上课学习而准备修学,班级同学们也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准备学习资料和复习资料,并承担了班级的工作。班级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他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卡拉OK,在较轻松的环境下大家谈谈学习、交流思想。他在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加深相互之间的友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大家对集体的认同感,同时自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大大提高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通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彼此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与教师、同学的互相沟通学习中,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感悟到知识的魅力与追求真理的思想火花。在学习过程中,他的思想发生了大的改变,开始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也学习了为人处世伦理哲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所有这些,使他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人生追求的意义。


“我会把‘乐学致远’作为我的追求”


生活是一颗长满可能的大树,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工作方面,电大的学习使他获益非浅,在电大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真切地感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知识使他产生了前进的动力,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自进入电大本科学习的三年以来,他从普通的试验辅助人员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试验师。

三年期间他共计参加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4项,其它项目6项。他还负责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拖网模型试验水池”的试验数据和日常工作。他所负责的实验室承担了多项渔具模型试验任务,包括“大型抗风浪网箱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影响”“大型中型拖网”“毛里塔尼亚底拖网的改进”“浒苔打捞网、拦截网”等试验,均获得了精确的试验数据,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他在西非工作期间,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当地合作单位的好评。另外,他针对实验室试验数据处理了自动化问题,利用电大学习和自学的计算机知识,独立开发“渔具模型试验数据处理系统”,解决了试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与软件化,使试验结果即时可见、数据准确度大大提高,大幅降低了实验数据处理工作量。

三年来他与同事合作发表论文共计6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作为第一申请人的5项;已获得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7项,其中作为第一申请人一项。独立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他将暂别电大,依依惜别前,向着朝阳,合十双手,闭上眼睛,踮起脚尖,让光和热燃烧内心的一份感动,怀着感恩的心,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情地道一声“珍重”。他说会把“乐学致远”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