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奋斗,只有勇于攀登才能创造辉煌;生活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生活就是付出,只有吃苦流汗才能实现理想。这就是窦元军同学的人生感悟。奋斗、创新、付出、吃苦流汗这些非常平凡的字眼激励着他一步一步通往梦想工程师之路。窦元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北方汉子吧。
从街头卖爆米花到培养数控车床工
窦元军, 1971年出生,籍贯河北,是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班班长。是上海松江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实业部技术工程师。他从2005年携家室来到上海,刚来时没有文凭没一技之长的他,被生活所迫每天走街串巷,勉强维持生活。有一天,偶然间他看到浦东外高桥保税区职业技术学校贴出了数控机床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便心血来潮报了名。没想到,正是这次冲动,改变了他的未来。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培训班里他遇见了一位好老师——数控机床教育专家孟富森教授。照理说,这只是个业余的培训,但窦元军却停掉了爆米花生意“全脱产”学习。没有任何数控知识的他,硬是从“零”学起,每天上五六节课,孟老师跑到哪个班,他就跟到哪个班听课。“有的课虽然是重复的,但别人可能只要听一遍就能懂,他却要听三四遍。” 用窦元军自己的话说,正是在孟老师手把手教导下,他顺利拿到了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书。孟老师的手把手教导,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他已非常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结构、加工原理、一些复杂G代码、M代码、及一些辅助功能的应用。2012年他受聘于上海松江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在公司他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就像孟教授当年手把手教他一样,在公司里他手把手教一批批操作工。就是这样他为公司打造了一只强有力的机加工队伍。后来,公司购进了数控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因此便引导学员由数控车、铣加工逐步过渡到数控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的调试加工,逐步发展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指导员,为公司机械加工做出了很多贡献,并培养出许多新一代农民工操作能手。
从快乐操作到充电深造
虽然窦元军已成长为具有多年经验的可以培养新一代农民工的操作能手,但他深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他决定找一所信得过的成人大学给自己充充电,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也可以实现深藏在自己内心的一个梦想——大学梦。
伴随着2009年春天的脚步,他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他坐进了庄严神圣的大学课堂,聆听老师精彩的讲课;他在阅览室阅读专业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他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心中平添了几分自豪和信心……在浦东电大,他曾荣获上海电视大学2010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和2012年度上海开大综合三等奖学金,并授予“学习积极分子”称号。
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他不但拿到了文凭、收获了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同学。他很留恋电大快乐精彩的学习生活、很欣赏电大活泼严谨的学习氛围、也热爱电大无私奉献的老师。于是他报名参加2011年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新区分校机械本科的学习,由于专科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现在一步迈入机械制造专业学习,对于他来说却实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就要求他必须对每一门课程都非常重视,认真学习、认真做好网上作业,由于工作忙,所以需要积累闲暇时间去学习、复习。在课堂上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问题记录下来,回家后只要有空余时间便拿出课堂上记录的笔记漫漫理解消化。
从耕耘收获到小试牛刀
在开大浦东东校的学习使他的学习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对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他2010年参与组织编写,《数控机床编程与实训教程》和《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两本教材,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他利用在开大学到的知识还帮助公司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公司有一款油滤产品零部件机加面中心出现偏心现象,当时在没有加工中心的情况下,无法一次装夹,产品漏油现象严重,无法保证质量。窦元军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试验,设计出专用夹具,一次加工成型,保证了产品质量,由于专用夹具的设计减少了大量装夹零件的辅助时间,提供了劳动效率,为公司减少了大量劳动成本,创造了更高的财富。且为公司研究出数控卧式加工中心的回转工作台旋转中心程序原点的自动计算,传统方法操作过程复杂,受使用工具误差及操作人员人为误差的影响,坐标原点确定不精确,停止机床找正工件,程序中断,不能连续加工,生产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编制了工作台旋转后坐标系自动建立的宏程序,通过主程序模态指令G代码调用子程序,修改各个工件坐标系的程序原点,并存入相应的工件坐标系存储单元,数控系统通过局部变量(#1-#26)参数赋值功能自动修改系统变量(#5201-#5284),经实际应用验证,实现了无间断加工,提高了劳动效率,获得良好的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公司有一款吸油过滤器总成,装配后出现漏油现象,用户反映极为强烈,经检查发现吸油过滤器总成有一个自封阀,阀盖和螺杆的垂变度超差,造成装配后出现漏油现象。于是,窦元军利用业余时间,请教电大老师、和电大同学探讨交流,自己默默的思考、想尽一切办法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改进了加工工艺,调整了工装夹具,保证了阀盖和螺杆的垂直度,解决了吸油过滤器漏油问题,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在公司参与多种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甚至每一个零件上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参与各项技术的攻关与创新,大胆尝试利用参数编程开发用户宏程序,运用世界先进技术作为他工作上的追求,立足生产现场,及时总结、归纳,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为公司机械加工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员,使得公司的产品走入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从勤于辅导到乐于助人
身为11秋机械本科班班长,窦元军主动组织班级里13名同学组建了“超级引擎”学习小组,每学期组织两次课外活动,记得一次参观沪东中华培训基地,数控机床实训中心、电工实验室、普车车间、钳工公位等几个实训场地,同学有的没有进过机加车间,被一些高端的数控机床惊呆了, 都说这一次没有白来,让我们开了眼界,懂得了零件的加工过程,机床的性能结构,电工实训场地的PLC等虚拟模拟设备,在经过培训老师的现场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机械行业的知识,懂得了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加工中心的换刀过程,刀具的切削参数等,很多同学都说这次参观沪东中华培训基地了解了很多专业知识,在加上课堂上学到的“机械制造原理”这门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课堂上不能理解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启发。每学期组织两次的课外活动使我们增加了学习兴趣,解决了课堂上不能理解的知识,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他组建的“超级引擎”学习小组还被评为了优秀学习小组。
2013年7月,液压传动期末考试时,细心的窦元军发现秦建忠迟迟没来,秦建忠在我们班级里是年龄稍大的同学,而且学习很认真,从来没有缺勤、迟到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考试却还没有来,离考试只有五分钟时间了,老师都要快发试卷了,秦建忠一个人拄着双拐走进了教室,小腿缠满了绷带,窦元军急忙站起身帮助他接过双拐,扶着他小心的做在座位上。90分钟考试很快结束了,他又主动搀扶着下楼,一边关心起他的伤情。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个经常与电工操作打交道的北方汉子还有这么细心乐于助人的一面,但是窦元军确实不一样,他做到了我们以为做不到的。
从普通小卒攀向高技能人才
窦元军通过几年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年参加上海市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数控车床比赛,荣获三等奖,被颁发数控机床工二级证书,这样的比赛让他和队友之间有机会交流很多一线加工经验,结识许多同行的朋友,获得了大量机械加工技能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每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便与他们交流,得到了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他还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和成就:2007年12月参加浦东新区2007年度职工技能比武竞赛荣获二等奖,被颁发数控机床工技师证书。由于在该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2010年秋受邀编写了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数控机床编程与实训教程》及《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教材。尽管不是教师出身,他确严格以教师的资质要求自己,2010年11月获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资格课程培训班”结业证书。翌年,获得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教师上岗资格证。2011年9月参加浦东新区职业技能比武竞赛数控铣床比武,荣获三等奖,被颁发数控铣工技师证书。2011年参加上海市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市级一类竞赛数控铣荣获二等奖,被颁发数控铣工二级证书。 2012年11月上海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高技能人才引进他办理了A类居住证。2013年3月上海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就“关于开展2012-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推荐为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候选名列。不仅如此,作为学生他在开大的学习同样优秀突出,2013年8月荣获中央电大奖学金。
现在的窦元军不仅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数控机床操作工蜕变成为技术指导员、工程师、一线操作技术能手等。在班级里,以优异的成绩,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用他自己的话谦虚的说,这些都离不开同行业朋友的相互帮助,领导的关心,离不开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为他搭建放飞梦想的平台,让他学到了更多专业理论知识。更离不开上海市委、市政府给予农民工的关怀与支持。
窦元军心中有梦,他就是凭着勤奋铺垫工程师之梦,他的梦实现了,但他还有更多的梦等待他实现,他坚信有耕耘就必然会有收获。只要你愿意为了梦想而去努力去奋斗,那么胜利的果实终究会是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