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晨瑜,男,1977年2月出生,现就职于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担任党务行政秘书,中共党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装潢设计专业;2011年春进入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上南校区社会工作学本科班学习,在校期间先后供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办事处、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
作为一名70后学生,韩晨瑜同学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团结同学、认真刻苦、学以致用。作为班干部始终发挥带领学习作用、作为优秀生始终保持面授课高出勤、论坛学习高发帖量、各科考试平均分数保持在90高分以上的好作风、好成绩;在基层社区单位工作期间,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创造性地建立社区活动小组,满足居民需求并取得了成效。由此多次被所在区、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理解运用,使他的毕业设计几近完美,获得了90分的高分,被老师们誉为多年不见的好文章。
韩晨瑜同学自就读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以来认真刻苦、勤奋学习,始终能够平衡好日常工作、家庭责任和业余进修这三者间关系,兼顾好职员、丈夫、父亲、学生、班干部等多重身份,两年半来风雨无阻坚持到校学习,保持面授课较高的出勤率;在BBS学习论坛上积极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讨论发帖数几乎都是最多的,有几次甚至超过了主持老师。同时他的在线学习时间也是最长的,通常是第一个报道,最后一个离开。在校期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他能将所学习到的社会工作学理论和他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个案工作和社区管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老年社区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等理论模式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他运用小组工作模式策划并建立了社区老年活动小组“老年七彩俱乐部”,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进行聚会交流,每期一个话题,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运用青少年社区工作模式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使得青少年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参加有益的公益活动、拓宽视野。正是他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他在工作中驾轻就熟,由此,他也被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韩晨瑜同学作为11春社工(本)班的一名班干部和活动积极分子,在班务活动和小组学习中同样起到良好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带领同学一起参与了校众多学习活动,协助老师完成各项教研任务。2012年春,韩晨瑜同学所在班级接受了社会实践的课题任务,他被同学们推选为第一实践小组的组长,作为组长需要带领7名同学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实践准备、计划调研、机构探访、个案服务、活动总结等在内的一系列实践工作,这对于一个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家庭的同志来说无疑是有一定压力的。面对压力,韩晨瑜同学没有退缩,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欣然接收任务。
在听取组员们的意见和与指导老师商榷后,他首先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联系到了一家条件合适的居民区社工站作为探访机构,邀请召集机构负责人和同学们一起开会讨论,共同确定实践方案。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很快都进入角色,按计划分阶段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多次不定期地深入居民区与居民交流沟通,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形成见习记录。同时,韩晨瑜还邀请社工站站长作为实践的督导为同学们进行指导帮助,他良好的沟通能力使社工站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的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在个案服务的过程中,与指导老师一道帮助有交流障碍的同学排除心理焦虑,探访案主完成个案。在短短两个月里,他牵头制定出实践预案、组织召开研讨交流会、汇总大量的实践数据、整理和编写大量的实践材料,最终独立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小组社会实践报告,履行了实践组长的责任,他的实干与刻苦受到了实践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2012年8月,已经在校学习近两年的韩晨瑜离开原基层工作单位到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工作。新的工作、新的岗位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但这些并不影响他夜校的学习,他依然按时到校参加面授,依然保持各科考试成绩的优异,两年多来他的各科考试平均分数保持在90分以上。临近毕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十分吃重。韩晨瑜在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后,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了毕业设计中:他选择了熟悉的题材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内容,以陆家嘴街道的工作经历为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拜访街道办事处的老领导、老同事;数次深入社区深度探访居民;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历时半年,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近万字的毕业设计论文《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反思与启示——以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为例》,在毕业答辩中面对各位主考老师他对答如流,回答问题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为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毕业设计论文获得了主考老师一致的好评,被称赞为几年不见的好文章,获得了90分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