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职工学习资料(2019年1月)

2019-03-05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学习

(一)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

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形成体系学。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结合学、打通学、融会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带着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关键,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干部师生结合工作岗位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研讨,确保讲话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掌握方法学。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着力掌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第一”,不断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新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精准把握。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要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十次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毫不动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筹和决策。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履行好职责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坚持“新、高、实、深”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到“新”,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着力做到“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做到“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下去、出效果;着力做到“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工作方法。要“转时态”,一切工作都要进入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当前工作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转语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要“转心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建立“五张清单”施工图。建立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建立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建立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抓紧制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建立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教育系统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新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陈宝生,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柳海民 邹红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他的重要讲话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 “九个坚持”。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列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后,排在第二位,足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他的重要讲话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构建“三全”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对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远布局做出了系统阐述。
  一是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地将立德树人渗入国民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破除知识中心的课堂“静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是构建全过程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嵌入个体成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坚持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培养目标设计,教师围绕目标教,学生围绕目标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立德树人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过程性思维替代结果性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三是构建全员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全员教育体系。家庭是自我生命展开的原初背景,孕育个体人生的基础气象。家长首为人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妇联等部门要为学校师生兜底线、保安全、赢尊严。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下足“六个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他明确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见识、不懈的奋斗精神、过硬的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培养时代新人,要在细处、实处下功夫。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通过教育播撒爱国的种子,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引导学生牢牢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每一步都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取得跨越性进步,但我们依然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要引导学生养成综合能力,锻炼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做好队伍建设“基础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造才的国家使命。
  要完成立德树人、培育新人的重要使命,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育人本领。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号召广大教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求每位教师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倡导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敬教”的良好风尚。他号召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改革推动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但我们在立德树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顽瘴痼疾”。
  成就与问题并存,历史与现实交织。我们要重视教育发展的历史疑难,深刻理解、精准定位新形势新任务,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良好环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全国教育大会奏响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教育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聚力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早日建成教育强国而不懈奋斗。

(三)、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杨德广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意义十分重大。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实现德智体美劳这个大目标,构建适合大目标的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项极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教育举措,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构建教育大目标,二是构建教育大体系。
  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大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劳”,把劳动教育排除在培养目标之外,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很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很重视培养“合格劳动者”。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开展定期的“学农”“学工”活动。中学生、大学生,每年要到农村、工厂参加一定的劳动。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的光荣伟大,学习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对健康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天沉浸在书本知识学习中,很少参加劳动。这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中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知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经受过劳动的艰苦锻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怕苦怕累,难以坚持,参加工作以后仍怕苦怕累,不敢担当,不敢开拓进取。因此,忽视劳动教育的教训是深刻的。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把“劳育”作为五大目标之一,构建德智体美劳的大目标,非常必要和及时,意义十分重大。让学生参加适当劳动,有助于改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恶习,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适应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大体系。
  教育体系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是指学校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各方面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建制。以往多数高校在教育体系上不够完善、不够健全,主要偏重于构建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学科(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等。这些固然重要,必不可少,但从教育的大目标看,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如,在德育体系上,如何把德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把立德树人融入每个专业、每堂课、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智育方面,要构建为大目标服务的教育体系,改变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状况,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体系。
  目前,更为薄弱的是体美劳教育体系。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并没有落到实处,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体不够强壮,表面上身体颀长,营养充足,但由于缺乏体育和劳动锻炼,体质并不好,将来很难承担繁重艰苦的工作。
  在体育方面,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把学生引导到、吸引到体育场、健身房、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美育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组织好第二课堂,传承、弘扬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和兴趣活动小组,供学生选修。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在劳育方面,应借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效的学工、学农制度,加强劳动教育。中学和大学应拿出一定的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农业劳动、工业劳动。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要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锤炼。人才的成长、成熟和成功,不完全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干出来、练出来的。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目标、体系的战略思想,我们应该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实现德智体美劳这个大目标。在人力、财力、设备、时间等分配上,要兼顾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构建适合大目标的教育体系,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体系和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