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慧芳,1986年生,川沙校区12春行政管理本科班长,原川沙校区学生会成员,现在上海亲和源颐养院担任主管工作。她来自河南一个小山沟简朴的农村家庭,自小目睹着父母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记得小时候,她每天上下学期间,都要跟随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尽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感受到了父辈祖辈的辛苦。更让她亲身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和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的困难。她下定决心,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平庸的活着一辈子,就要精彩的走一回。祖辈辈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山村,为了想改变祖辈的这种命运,内心早已种下了一颗正在燃烧的火苗,只有学习,增加知识才能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这个山村。从此这个目标一直在督促着她、鞭策着她、指引着她。
面对挫折、坚持梦想
200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父母在一旁说女孩子上学也没用,还不如出去打两年工,找个人家嫁了。不甘心就这样平庸的像父母一样祖祖辈辈待在这个山村种地的她,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向往。伤心过、痛苦后、思索了几天背上行囊独自去了学校复读班。2007年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参加了第二次高考,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本科梦。面对高额的三本院校学费,出生在一个落破的小山村里,父母实在拿不出钱来。看到父母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四处借钱奔波的情景;父母脸上的愁思。最后她决定放弃梦寐以求的本科,一个人坐上火车,远离他乡来到了湖南长沙。2007年-2010年就读湖南长沙民政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大专学习期间,她勤奋好学,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她平时在餐厅刷盘子洗碗、周末去做兼职,她做过婚纱摄影宣传员、海尔彩电销售员、话务员、大街上发传单,更在工厂里做过流水线。他工作学习从来两不误,同龄人中,她却比其他同学更加成熟、懂事,并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过多项荣誉。2009年,上海亲和源养老院去学校招聘,还没有毕业的她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就经过初试和复试被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聘用实习。2009年12月份她一个人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大学校园为了寻找梦想来到了上海,顺利的进入养老机构实习,在单位她做了一线服务秘书,由于工作的出色,最终留在这家单位工作。很快升职,并获得2012年度亲和之星“勤恳敬业奖”。
情系电大 选择电大
从校园踏入社会她对知识的渴望始终没有消减,为了心中的本科梦,她一直不断地学习、努力地充实着科学知识。听说工作了也可以继续上本科,她特别开心,因为她可以自己付学费,不再花父母的血汗钱。于是就上网寻找可以继续上大学本科的院校,一次在不经意期间,看到了上海开放大学,经过多次了解后,她感觉到上海开放大学是一所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的学校,于是就有了来上海开放大学学习的想法。伴随着2012年春天的脚步,她带着对学习的热情,走进了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的校门,在这里继续她的求知路。她坐进了庄严神圣的大学课堂,聆听老师精彩的讲课;她在阅览室阅读专业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她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心中平添了几分自豪和信心…
克服困难 坚持学习
刚踏进电大,对经历过全日制学习的她,虽然对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很向往,但刚开始还真有些不太适应,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第一学期,有些科目的学习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该如何学好。在班主任李惠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以后的学习中她很快掌握了方法和思路,学习不能只是记、背,而是有效率、有效果、有目的去学,带着兴趣去学,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精。同时,在努力学好学校课程的同时,她还经常到书店、图书馆或网上课堂查看相关资料,通过更加系统的学习,掌握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离住所很远,面对忙碌的工作压力,她还是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每次上课需要换乘1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赶到。由于在养老院工作,双休日也有轮班,她总能合理安排好时间按时上课,几乎从没有迟到和缺勤。不管刮风下雨,她也不愿落下每一堂课!”是她一贯对学习的坚持!她暗自决心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作为座右铭,只要学校安排课程,不管是必修课、选修课还是补专课,上课必到,总是坐在第一排,面对老师最近的位置安静的听课,他还经常告诫自己:“坐在第一排既听得清楚,又不会受到后面同学的影响,听课的自信心都增强了!”。生活中非常简朴,她把每月的生活费一部分支付家用,一部分供自己上学,她几乎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每次周日上课,中午吃午饭的时候,他总是简单的买些馒头,一个人坐在教室吃着馒头翻着书本。
勇于承担,快乐学习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因此,她从入学之初,就为自己制订目标,并为之前进奔跑。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2013年度获得上海开放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爱因斯塔说:“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在学校里,她一进学校就积极的参加学生会,为同学服务。学校每年组织活动,开学典礼、运动会、她的身影总会在协助老师和同学忙碌的各个场合。同时作为班级的班长和学习小组的组长,她觉得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把握准确的定位,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对于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后,又因为面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艰难,带着职业重返电大课堂来说,有电大给予她这样的学习机会,更应十分珍惜。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靠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一个小组的凝聚力,则为组员带来不可限量的学习动力。她建立的“快乐”学习小组是由一群年轻、活跃的80后、90后,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快乐学习,一起向前走。走过学习的艰辛;走过携手的扶持;走过学以致用的快乐,走向学业事业双赢的成功,最终学习小组全体组员的成绩在班级每学期名列前茅。作为班干部的她,更有义务将学习小组的组员和班委成员团结起来,为能够更好的服务班级做好铺垫,更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好学风、班风建设。他积极召集朱梅颖、徐迎春、任改玲等小组积极分子及班干部,一起组织座谈会,了解原因,努力做好思想工作,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各方面进行分析,进行沟通和劝导。学习中她总是起着带头的作用,每次上课都要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同学,告知同学们当天上什么课、什么时间上课、在哪个教室上课,对于因故不能来上课的同学,她还通过手机或QQ网络及时的告诉同学们当天课程需要注意哪些东西、老师有什么新的要求和通知,提醒同学及时参加BBS和完成记分作业。在班级QQ群里,若有同学提问,只要是她能解决的,她都会热心地给同学们解答。在课程复习的时候,她每次都是将老师给的参考资料检查、整理、确认好后,再通过班级的群共享或邮箱发到每个同学的手中,供同学们参考,并在之后确认每个同学都看到了复习资料。在班级中,被同学们誉为“好班长”。
有耕耘就必然会有收获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她在电大的学习进入第五个学期了,她发觉电大真的是非常人性化,教学手段也很先进和科学,专业也是非常地贴近生活,为她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周两、三天的课堂讲解,又让她再一次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学生的幸福,老师的讲解非常详细,并且理论结合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她学到了自己现实中急需的技能。这一切,她感到,在这里终于寻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另一片灿烂天空。 电大还实行一年一度的奖学金政策,这样不仅鼓励她积极学习,激发她的学习动力,更能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由于学习的出色,获得了2012年度一等奖学金,并荣获优秀学员的称号。
梦想总是美好的,有耕耘就必然会有收获。梅慧芳心中有梦,她就是凭着心中的目标,她的梦实现了,但他还有更多的梦等待她实现,她坚信只要你愿意为了梦想而去努力去奋斗,那么胜利的果实终究会是属于自己的。